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科研界女神们的婚姻生活

2016-03-08 医生科研助手 解螺旋

特别福利:关注解螺旋微信号,回复关键词"03月",可索取2016年3月资源包:国自然科学问题热点解说视频


作者:解螺旋.小米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近日,Nature做了一项针对全球科学院(各国学术界最高水平)女性调查显示,在2013-2014年间,全球69个科学院女性所占比例为12%,而中国仅为6%。全球整体科研人员中女性的比例也不仅为30%。目前,仍有许多因素阻碍和影响着女性投身科学工作,而其中很大的一个阻碍大概属家庭和事业的平衡问题。传统观念中,女性对家庭的付出往往要更多。

 

然而“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为鼓励和表彰女性加入科学领域,我国开设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推出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应个景,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些科研界女神的家庭,了解她们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今天的主题是:美女科学家们(生命科学与医药领域)的幸福生活!


01

屠呦呦

一心工作生活粗线条,家务都由丈夫承担





2015年是中国科学界的”屠呦呦“年,她发现的青蒿素对全球疟疾防治的贡献终获诺贝奖的认可。而她卓越成就背后有着怎样的家庭呢?

 

屠呦呦说,“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做”。屠呦呦口中的“老李”,即丈夫李廷钊。他们是同乡,也是中学同学,李从事钢铁实务、科研到管理相关工作,所以他们的结合也被称为是传统(中药)与现代(钢铁)的融合。

 

屠呦呦与一般女孩子的兴趣不一样,她是个心胸开阔的人,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了,而他的丈夫则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工作。虽然他们在家里都有分工,但是对工作都是绝对的“奉献”。


对于子女,屠呦呦是有愧疚的。年轻时,屠呦呦被派去海南岛,丈夫李廷钊因为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背景,已下放到五七干校,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了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则一直在宁波老家由老人照顾。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骨肉分离,以至于“大女儿当时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三四年才能有一次的母女相会,一直持续多年。女儿李军也很长时间里无法理解,母亲怎么能为了科研、为了事业,就可以舍弃自己的家庭,连孩子也顾不上照顾?为此,屠呦呦也依有些懊悔地说:“孩子长大后,甚至一度不想回到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


02

禽流感预防专家陈化兰

事业家庭给自己打90分





1969年生,博士,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她在动物流感尤其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诊断技术、新型疫苗研制、分子演变及分子致病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创造性研究成果。获选2016“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陈化兰没有感觉女人与男人有什么区别,他觉得女人做家务也是工作啊,如果她做得很好,那也是成功的。在她的意识里,性别的角色是很模糊的。她说:“没有觉得因为我是女的,我就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


陈化兰给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都打90分,她很孝顺,她会经常给父亲打电话,让他感觉到有女儿的关怀,对儿子教育也是很上心,家庭生活也很美满。在日常生活中,陈化兰穿什么衣服听先生的,她说:“女为悦己者容嘛。如果大家认为我的穿着很普通,但我的先生觉得很合适,那我就会穿,(相反)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很流行,而我的先生说我穿这个不合适,我就不会穿,我不管这个衣服是多少钱买的(都不穿了)。”可见夫妻之前的尊重和在乎。


陈化兰喜欢锻炼身体,只要有时间,她每天坚持游1000米,或者每天走40分钟的路。


03

埃博拉疫苗的缔造者陈薇

我相信爱情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2015年因自主研制的腺病毒重组埃博拉疫苗获得了“国家创新人物”,获奖的还有屠呦呦。


陈薇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同时,也嫁了一个自己爱的人。“任何时候家庭都是第一位的,女人要做事业,首先要把家庭搞好。”“我相信一见钟情,到现在我都相信爱情,两个人有缘分,就会遇到。”


陈薇的丈夫 麻一铭,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他们在火车上认识相爱,陈薇研究生毕业后,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麻一铭为了爱人辞了工作,放弃了青岛的一切来到北京。麻一铭用“疼爱”来形容对妻子的感情。他不肯让她做家务,认为是对她才能的“浪费”,因为她做别的事情更有价值,“她从事的是微生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在生物安全、生物防御、生物反恐方面很有建树。事关国家利益,即使作为普通公民,对这份事业也是崇敬的。”


陈薇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但一到晚上11点钟,麻一铭就开始给她打电话催她回来睡觉。这是让他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因为他的坚持,妻子每天晚上12点钟以前睡觉已经成为惯性。


二十几年过去,两人依然如胶似漆,分开几天都会互相想念,会“觉得生活里缺了东西”。他们像热恋的情人一样每天打电话,发短信。早晨起来刷牙,谁先刷一定会帮对方也挤好牙膏。出差,她会尽量带丈夫同往,“因为生命很短暂,要多制造两个人在一起的机会。”


他们之间非常的默契,对彼此的家人亲戚朋友都很友善,对孩子也是格外的宽容。他们13岁的儿子“特别阳光,特别善良”。


陈薇形容他们的夫妻感情:“这么多年,对方都已经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他不是‘别人’,是自己,每天都挂在你身上呢。”


04

抗艾女神吴蓓丽

做好科研并不一定意味着牺牲个人生活





吴蓓丽教授现任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组长、上海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她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寻找新的抗艾滋病药物打开了大门,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之一。


实验室的“黄金搭档”伴侣,健身逛街是最爱


在吴蓓丽看来,做好科研并不一定意味着牺牲个人生活,实现科研成果与家庭幸福的“双丰收”,才是身为女科学家的最大成就


换下白大褂,走出实验室,变身“购物狂”的吴蓓丽最喜欢拉上闺蜜去逛街。而在做科研的路上,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昔日研究生同学赵强如今不仅成了她的人生伴侣,更是与她同处一个实验室的“黄金搭档”。


2015年3月,吴蓓丽研究组和赵强科研组在嘌呤能受体P2Y1R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包括中风、冠心病、肺栓塞等各种血栓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抑制这种受体蛋白的活性能够有效地缓解血栓的生成,从此展开的药物研发,将惠及我国超过1000万血栓性疾病患者。


吴蓓丽的兴趣爱好也甚为广泛,看赛车、爱健身,喜欢这两者的程度是:任何的压力只要去健身房就都能排解,虽然白天工作的强度很大但为了看F1方程式的比赛哪怕是凌晨两三点也会起床。


05

癌症基因图谱的绘制者吴晨

爱美的80后时尚辣妈





吴晨,2013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受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任研究员。她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策略,采用可同时检测100万个SNP的高通量芯片,在全基因组中寻找多种肿瘤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她绘制出了中国人食管癌的遗传学图谱,发现肿瘤易感基因,为高危人群筛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


吴蓓丽是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得主中唯一的80后。刚刚当上妈妈的吴晨是一个爱科学也爱生活的人,在实验室工作时吴晨习惯每天都上一点淡妆,虽然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大半天,但是面对都是90后的学生,吴晨的心态也变得更加的年轻。

 

在工作中,吴晨的状态十分男性化,对于学生在实验室的要求很严格,但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切换到女性模式。当学生们做的PPT不是很美观的时候,她会带着学生们去美术馆培养美学常识;吴晨研究的方向是食道癌易感基因,而林县是食道癌的高发地区,她会带着学生们去林县红旗渠感受当地的历史和人文地理。她跟学生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


06

华裔学神庄小威

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





庄小威,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创办有庄小威实验室,同时也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她的STORMS荧光成像技术,可将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提高20倍,可接近纳米尺度,表现组织或细胞更加细微的结构,观察到了染色质在不同的表观遗传状态的三维组织方式,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基于该技术生产的荧光显微镜已经上市。

 

独立工作以后的庄小威的成绩和工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她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先生和女儿!她讲述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时候洋溢的那张幸福和开心,真的就如她回答问题时说的那样:学者、母亲、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对我来说都无比重要,我都要!只有院士这个头衔最无关紧要!


07

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开拓者张丽华

工作家庭两不误





张丽华1973年生,多年来从事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为发现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并将发展的新材料、新方法应用于肝癌等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


对于在工作和家庭中该如何权衡时,张丽华说自己平时的工作虽然会非常忙但一定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自己虽然非常热爱科学事业,但和睦的家庭会让事业开展得更加顺利。


到这里,我只想说:成功的女科学家背后都有一个体贴的男人!当然现代女科学也往往重视家庭和科研事业的平衡,科研家庭两不误是主流价值观。

 

除以上本土科学女神之外,我们还要感谢几位为医学和生命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外女科学家,他们也是本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当选人。


01

Quarraisha Abdool

非洲妇女的福




Quarraisha ABDOOL教授是南非的流行病学专家,曾获得南非的最高荣誉 the Order of Mapungubwe,是南非科学院和非洲科学院成员。南非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Quarraisha ABDOOL 教授,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做出杰出贡献,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极大的提高了非洲妇女的生活质量。Quarraisha团队发现,一个含1%替诺福韦的抗微生物剂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达39%以及有效预防51%生殖器疱疹感染。在第18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其CAPRISA 004研究成果这引起人们全场起立鼓掌,好吧,非洲人民果然又赤果果的验证了马斯洛的需求原理!


02

Andrea Gamarnik

登革热抗毒女英雄





Andrea GAMARNIK是Fundacion Instituto Leloir分子病毒学实验室的负责人,是美国微生物学会第一个阿根廷女性成员和团队一起研究革登热病毒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新的抗病毒药物。2001阿根廷破产发生动乱,Andrea GAMARNIK博士在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回国效力,坚信阿根廷会变得更好。


Andrea GAMARNIK申请了Leloir研究所,意识到登革热亟待解决而研究又较少,于是她开始组建团队研究登革热,发现蚊媒病毒怎样繁殖和引发人类疾病特别是登革热。在 Genes and Development、 Virology、 RNA 以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


03

Emmanuelle Charpentier

&Jennifer Doudna

CRISPR-Cas9女神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学Jennifer Doudna教授与德国Helmholtz感染研究中心主任Emmanuelle Charpentier 2012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论文中指出,细菌用以对抗病毒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作为简单、灵活的基因组编辑工具。涉及动物模型基因编辑相关的疾病,基因敲入等均可采用此系统。CRISPR-Cas9技术像蝴蝶效应一般在学术届激起千层浪,研究人员精确地改变基因组,从而有着广泛应用,包括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和人类基因疗法。



加关注回复左边数字,查看近期精彩文章:

01:一位审稿大牛泄漏的审稿机密,不看后悔!

02:五大论文查重神器,远离“抄袭”风险 

03:你的勤奋是用来读文献,还是掩饰策略懒惰的?

04: 如何从药物机制研究中,挖掘出高分文章?

05:一年4发篇Cell论文牛人的10条科研经验

06:老外的论文摘要模板,速速来取!

07 :不翻墙也能上Google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08:取个亮瞎眼的标题,给你的SCI加加分 

09: 细胞养得好,习性掌握牢

10 :Nature调查:你的论文多久才会被发表?

11 :PubMed天天用,可是你真的用对了吗?  

12: 如何与SCI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

13 :医生投SCI较易的五大文章类型 

14: 三分钟看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

15:解决博士常见问题的16本书,超级实用!  

16: 磷酸化蛋白Western跑不出来好捉急,

17: 如何研究肿瘤转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18: 教你分分钟搞定SCI各类柱状图

19:发表SCI, 绕不开的那六道坎

20:安全修稿七板斧,导师再不用担心我的论文“查重”了!

回复SCI专栏、国自然专栏、信号通路专栏、CNS专栏、实验工具专栏、统计、国自然分析查看相应专栏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参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